“它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携“毛小孩”外出游玩已成为宠物主人日常需求的一部分。为了响应宠物主人的期望,宠物友好型场所正逐渐成为新的潮流趋势。这类场所,即为宠物及其主人提供便利与欢迎的空间,打破了以往“宠物不得入内”的传统观念,倡导人宠和谐共处的理念。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宠物经济产业规模将达到惊人的8114亿元人民币,显示出宠物经济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在诸如上海、南昌、济南等城市,宠物友好型场所正经历着从最初的“猫咖”“狗咖”向各类商店、购物中心、社区等多元化发展的快速转型。
宠物主人对此类场所普遍持欢迎态度,并希望增设更多。然而,也有部分民众出于安全与卫生的考虑,对此持保留意见。记者在济南走访了多家宠物友好型场所,发现这些场所正在积极寻求如何在保障宠物权益的同时,实现“宠爱升级”的解决方案。
“我们经常组织宠物的聚会活动,有时宠物的数量甚至会超过宠物主人的数量。”济南一家宠物友好商店的经营者孔令欣表示,宠物对于主人来说是亲密的家庭成员,但对于不养宠物的人来说,可能会选择避免与宠物接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专门划分了携宠和未携宠区域,并提醒携带宠物的顾客照顾好宠物,同时根据顾客反馈进行不断优化。我们希望为宠物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同时不影响其他顾客。”孔令欣说。
济南一家新开业的购物中心也推出了“宠物友好”的概念。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该购物中心不仅配备了宠物电梯、宠物休闲区等硬件设施,还提供了宠物用品租借、宠物友好公约等软件服务。
“宠物友好不仅仅意味着打开一扇门,它对整个购物中心的硬件设施和配套产业的发展都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该购物中心的市场推广负责人郭云婷表示,宠物友好型购物中心需要在关爱宠物的同时,保障其他市民的安全和权益。“以购物中心内的‘宠物友好公约’为例,宠物友好并不意味着没有限制,而是在合理的规则下展现出更加人性化的关怀。”
“宠物友好型场所的兴起反映了时代的需求,既体现了商业智慧,也展现了对多元需求的尊重。”山东财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院的教授董彦岭指出,对于城市而言,宠物所享受的待遇也反映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温度。“打造宠物友好型场所已成为吸引顾客、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的新途径。”
“宠物友好是一个双向的概念,宠物主人和非宠物主人之间并非对立关系。”董彦岭强调,为了实现“宠爱升级”,宠物友好型场所需要既保障宠物的权益,又尽可能理解非宠物主人的担忧。“这需要进一步细化宠物友好的政策标准,更需要全社会树立文明养宠的意识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