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发生于2~3龄大草鱼,当年鱼也可发生,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同时发生,形成并发症。该病在我国各草鱼主养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流行,但是以水温25~30℃时为流行盛期。
SYMPTOMS
鱼体两侧、腹部的局部或大面积鳞片脱落、充血、发炎,鳍条间的组织常被破坏而腐蚀呈“蛀鳍”现象。并发寄生虫病时常表现为体色发黑。
CAUSES
由荧光假单胞菌引起,常因机械损伤或寄生虫的寄生而引起本病发生。
DIAGNOSIS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常与肠炎病、烂鳃病及寄生虫病(如车轮虫病等)并发。
TREATMENT
全池泼洒“二氧化氯”“苯扎溴铵”“溴氯海因”“强氯精”等外用杀菌剂,然后内服“维生素K 3 粉+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一个疗程;如并发寄生虫病时则首先杀虫后再按上述方法防治;如并发“肝胆综合征”应在内服药物中加入“保肝护肝制剂+复合多维制剂”;如并发病毒性出血病的则不能按本法防治,应按病毒性出血病的防治法防治。
使用药物防治本病时注意使用化学或微生物水质改良剂改良水质与底质,可选用“过硫酸氢钾”“过碳酸钠”或“高铁酸钾”等。